当然,这并不是说,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会被这些繁文缛节所束缚,而是说这些礼节要合乎时宜。如同每逢节日需要穿上盛装,中国人全凭一种准确的本能,就可以判断出什么时候、什么场合应该用到礼节。在一个需要用到礼节的场合,如果一个中国人不知道怎样做,那么他就会像一个受过教育的西方人偶然忘记9乘以9是多少一样,令人感到荒谬可笑。
西方人之所以难于接受中国的礼节,是因为我们心中早就有这样一个概念,即“礼节是某种善意的诚挚表达”。在西方,但凡是文明人,都会认同“个人的幸福就是全体的幸福”这一观念,但中国人的礼节却推翻了这个观念。像所有的技艺表演一样,中国人表示礼节时并非发自内心,而是出于整个复杂心态的个体部分的需要。他们制定和使用礼貌用语,完全是为了维护既定的尊卑关系。在西方人看来,这样做即使不令人发疯,也会令人不知所措;而在中国人看来,这样做不仅对维护社会秩序至关重要,还对调解人际关系起到了润滑的作用。上有其下,下有其上,上下有序,这样才能各就其位,万事亨通。这好比下棋,先走棋子的人说:“在下先走一步!”对方则说:“在下也走一步!”当一方要赢得一步棋的时候,会预先告知另一方说:“在下的士要吃掉兄台的卒,走到九宫中的象位。”这就是下棋,尽管一局棋的输赢不会因双方说了几句客套话而受到影响,但如果下棋的人不事先说出下一步棋的走向,就会使自己显得荒唐可笑。同样,如果下棋的一方不按照礼节回应另一方的棋路,也会被人们贻笑大方。对中国人来说,客套就等同于下棋,不懂得说客套话就等同于不会下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