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游读《邵裕仁七律十五首》庄满君如烂漫少年人,诗里觅强音。
晨光有爱,晚霞无恨,起舞笑乾坤。
生活就是诗词母,君乐采风尘。
鲜活似水,明白如话,同道尽归心!
咱一江春水好行舟(教学论文)们朔
师邵裕仁人读了十几年书,又一直在师范学校任教,算起来每年也得听上几位老师的上百节课。
193有些老师课上得颇具魅力,在三尺讲台上,妙语连珠,挥洒自如,很有点囊括百代,悉数万物奥妙的气势。他们的课堂包容四海,辉映人生,趣味无穷。
有些老师的课某些方面有特长。如有的长于处理教材,有的教学形式多样,有的语言形象生动,有的善于启发,有的能做到“知”、“趣”结合寓教于乐,等等。
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刻板地照本宣科,平铺直叙,听起来味同嚼蜡,枯燥无味,往往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。
有魅力的课堂教学和令人生厌的课堂教学,其效果当然是大相径庭的。
笔者认为,教学效果不同,关键在于教师的学识水平不同。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,主张为人师表者,要“博学”“好学”,从“多见”“多识”中求得广博的知识。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:“只有当老师的知识面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得多,教学大纲的知识并不处在大脑中心,而是处在皮质最积极区域的一个角落里,———那时候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。”一位老教师在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课之后,大家问他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,他回答说:“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,而且总的来说,对每一节课,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。不过对这节课的直接准备,或者说现实的准备,大约只用了一刻钟。”这终生备课便是平时的学习和积累,由于未雨绸缪,临到备课时,才有了理解教材,掌握教材,处理教材的“高势能”,查找资料左右逢源,课堂上必然有声有色,教学魅力也就随之而生,这就是“一辈子”和“一刻钟”的辩证法。